紀念華佗門郭廷獻老師 教學傳奇

2011-04-10 12:05

  / 劉曉賦

緣起

    筆者習武、授武數十載,近來正逢會務告一段落,不免思索數十年來的心得與境遇,除了紀念本門創門師父郭廷獻老師;亦是藉這機會讓本會學員更瞭解,為何筆者當時發願推廣本門氣功與武術的心境,希望讓更多同修在學習上能有所圭臬,了除心中罣礙,在學習本門氣功與武藝中更有信心,更上層樓!

約莫在民國71年間,筆者有幸透過台北縣體育會太極拳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路慶鐘老師推薦下,認識郭廷獻老師。初次見面時,即有一見如故的愉悅感,筆者與郭師相談甚歡下,老師也答應先授與我傳統太極拳及太極劍、太極刀、太極散手,他日有機會再精進。

在筆者與郭老師認識之前,少年時期已學過少林拳、蹤鶴拳;成年後,向世界空手道冠軍淺井哲彥老師學習空手道;之後再學鄭子太極拳、岳家拳等,林林總總已有20年功力。

但奇怪的是,學習郭老師的傳統太極拳時,就是學不來,感覺身體很笨拙。深自檢討後,郭師給了個答案,之前學的是64勢不同形法,練起來自然不順暢!

日後,筆者痛下決心,將之前所學的功法套路統統擱置一邊,跟郭老師從頭開始學起!也就這麼一頭栽進太極拳以及五禽戲氣功的世界裡。

由「五禽戲」功法  奠定拜師之路

    從頭學起的那天,筆者以三年時間陸續完成基本傳統太極拳108式、太極劍、太極刀、太極沾粘棍、太極散手、13勢推手、24勢活步推手及大履等基本功法。

隔年開始進入進階課程時,有天正巧與紡織同業朋友餐敍,酒過三廵,飯飽酒足後,在開車回板橋途中,筆者酒後一閃神,不慎擦撞一台計程車,索幸未釀大禍,也因此雙方和解後,筆者找了時間請教郭老師這麼個問題。

筆者:「老師,我原本有一瓶紹興酒的量,為什麼今天喝一杯就恍神不支,這是何道理?」

當時,老師二話不說,就教我一招「一炁化三清」。數分鐘後,練完一招感覺神清氣爽,筆者慶幸「好吔!」之時,心裡暗忖老師教我的究竟是什麼絕學?練完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光明感」,刹那間感受世界有無限希望,內心呈現歡喜而自在,也因此在喜悅中,就發心跟定老師了!

老師告訴我,這套法門名為「華佗導引炁功」,又名「五禽戲」。是年,筆者提議拜師之事,郭老師說:「歷代門規只有收徒5位」。

我說:「老師您這門規一定要改變,要不然我們學會後,在往後的日子招收門徒,您就無法成為祖師,冀盼老師三思!」郭老師經多日考慮,終於答應拜師之事,一切遵照古禮,三跪九叩等儀式,之後也就這麼開始招了第三屆的徒弟,當時約有二百多位同修入門。

「華佗門」創立機緣

    跟著師父一段時間,筆者亦發心為師父廣招同道共修「華佗導引炁功」絕學,因此慕名而來的同修愈來愈多。

是年,台北市國術會太極拳委員會由郭老師接任主任委員一職,筆者忝為總幹事。同年,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直屬六支會亦由郭老師榮任會長,老師任命筆者擔任總幹事兼總教練。

再隔一年,中華民國武術協會成立「中華武協太極拳支會」,郭老師榮任首屆會長,筆者也擔任總幹事兼總教練,當時郭老師門人已達數百人,老師人氣盛極一時,幾達顛峰,遂和我商議希望成立一間國術館,以發揚武學。

當時郭老師欲將名稱定為「五洲國術館」;筆者則率直的建議老師:「五洲國術館聽起來感覺像一家賣跌打損傷藥的地方,應該要和本門武學意境結合的名稱較妥適,能不能以華佗門為名?」

當時為了這個命名,我和老師爭執蠻長一段時間;後來老師從善如流,就正式以「華佗門宏道院」立名,師父自然為首任總住持。

數年後,師父老人家曾就筆者接任總執事一事,徵詢筆者意見與否。筆者數度思索後,向師父提議就倫理輩份合理上,應由第一屆同修葉金安擔任,恰巧當時他也正逢退伍之際,因此,便這麼拍板定案;而筆者就忝為常務執事。讓「華佗門宏道院」在師父仙鶴後,依舊能順利的發揚「五禽戲」與「傳統太極拳」等絕學,繼續與各路同修們廣結善緣。

結語

筆者在四年前成立「台灣傳統武學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協會」,會務繁忙之際,無暇於門內事務,深感遺憾;但心中仍在茲念茲著華佗門的興衰,因為這是大家共創的武學勝地。

白雲蒼狗,師父仙逝數年有矣!也亟盼「華佗門宏道院」同修共同努力,振興「華佗導引炁功」,拯救社會大眾所需之高級生化炁功法門。我們感恩師父傳授養生、健身不二法門,讓我們延年益壽,在快樂喜悅中修真人,幫助自己,也成就別人,更願天下有緣人能一同結緣,修習這份得來不易的功法。

台灣傳統武學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協會  理事長  劉曉賦

100.3.26